核心观点
|行业概览
(一)行业未来继续强劲增长
展望银行业今后若干年,利率市场化将不断推高银行资金成本,促使商业银行追求更深入的精细化管理、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优质的服务。银保监会推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对银行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灾备体系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正视新环境下的渠道建设。
(二)行业未来集中度逐步提高,但不易形成寡头垄断
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数据显示,该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强者益强,尤其是尾部公司份额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但国内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地域分散,具有发展水平不均衡,需求变动频繁的特性,同时,行业高度细分,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所侧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行业不易形成垄断的格局的主要原因为:1)技术难垄断、2)客户资源难垄断、3)资质难垄断。
|投资机会
未来,随着银行IT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大部分银行会继续加大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力度,更为紧密的开展与银行IT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专业合作,依靠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优化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改进业务流程、实现IT技术对银行渠道、管理、业务等方面更为优质高效的支持。
本行业将涌现出一些优质的投资标的,其应具备的特征如下:
(1)公司主营收来源于增长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如互联网银行、大数据、IT咨询;
(2)公司至少在一个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靠前;
(3)项目团队经验丰富,人员稳定,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
(4)公司拥有较强的客户资源,丰富的项目经验;
(5)公司财务状况健康,适宜日后规模扩张。
|名词释义
一、行业界定
“银行IT解决方案”是指专业的软件企业运用成熟的IT技术,依照银行业务及管理需要,提供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和运维服务,实现IT技术对业务、管理、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是“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的细分行业,该细分行业涉及范围广、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对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
金融业IT投资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同时银行业是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IT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基础架构。随着银行业务和IT技术的不断融合,银行业IT系统已从支持服务的角色转变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支柱。行业关系图如下:
二、行业政策
2.1 职能管理部门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能为:推动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我国软件行业的行业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其主要职能为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软件产业的市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专利权申报登记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的注册和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另外,银行IT解决方案的客户主要为银行,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该行业系统的信息化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负责指导具体工作。
2.2 法律法规
为推动软件业的发展,国务院及各部委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为软件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软件行业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
2.3 行业资质
银行信息化项目服务需要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来选择最具技术实力和应用经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在一些大项目上,入围标准更加严格,对供应商的项目实施经验和专业资历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规范性加强,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IT供应商选择有明确的资质要求,这也从不同层面树立起了本行业的参照指标和市场准入壁垒。
(1)行业资质认证概述
软件行业的资质认证主要有:《双软企业认定》、《软件行业能力资质(三标管理体系)》、《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双软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软件行业基础认证,软件公司普遍持有该等资质,主要为持证公司带来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由国家保密局颁发,是涉密项目的权威资质,银行IT解决方案涉密项目较少,一般不需此资质。而《软件行业能力资质(三标管理体系)》即CMM/CMMI和ISO9000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对软件服务提供商相对比较重要,也是客户在招标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2)重要资质介绍—《软件行业能力资质(三标管理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
CMM/CMMI是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模型(Capabitity Maturity Model)/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 Capac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ed ),它们是美国卡耐基梅隆软件工程研究学院(SEI)在美国军方支持下构建的现代企业的指导性作业体系,包括项目管理、流程重组、知识工程,覆盖了软件过程开发、系统工程实践和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实践过程,融合了ISO9000等作业体系的核心思路。在形式上,CMM分为5个等级(第1级级别最低,第5级级别最高),CMM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取得低级别证书后,可根据高级别的要求确定下一步改进的方向。针对性行业性很强,过程的量化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从申请CMMI认证到评估完成,大约需要1至2年左右的时间,费用根据级别及中介机构而定,集中在几十万之间。截止2016年底,国内获得CMMI5级认证的公司有165家。
CMMI模型覆盖了以下四个领域:
软件工程(SW-CMM):软件工程的对象是软件系统的开发活动,要求实现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活动系统化、制度化、量化。
系统工程(SE-CMM):系统工程的对象是全套系统的开发活动,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软件。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将客户的需求、期望和约束条件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的实现提供全程的支持。
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IPPD-CMM):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通过所有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采用系统化的进程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期望和要求。如果项目或企业选择IPPD进程,则需要选用模型中所有与IPPD相关的实践。
采购(SS-CMM):采购的内容适用于那些供应商的行为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并评价产品的潜在来源、确定需要采购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监控并分析供应商的实施过程、评价供应商提供的工作产品以及对供应协议和供应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CMM/CMMI是一个评估的依据和一个过程改进的框架,并不是一个标准,它对于软件开发厂商比较重要,是客户评估开发商技术水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则不太重要。
(3)重要资质介绍—《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9000在ISO9000族标准中,与软件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和《ISO9000-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ISO9001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供应、安装和维护中的指南》。ISO9000审核后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个结论,从申请认证到拿到证书完成,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费用大概在几万元。
ISO9001此证书现在非常普遍,而且有泛滥趋势。因可以进行认证和发证的机构很多,证书也较容易获取。
(4)重要资质介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工信部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该资质分为五级,从特一级到四级资质,由高向低。2014年认定机构由工信部变更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评审关注点为: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以下为具体的指标:
截止2017年,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公司有264家,二级资质840家,三级资质4951家,四级资质3571家,共9626家。具有更高资质的软件服务供应商竞争力更强,不同银行对资质要求不同,通常预算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要求具有一级资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要求具有二级资质;300万元至500万元的项目,要求具有三级资质;其他集成项目,要求四级资质即可。
三、全球及国内软件行业规模及现状
3.1 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及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信息产业中最活跃、智力最密集也是发展最快的软件产业,更是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且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并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据IDC统计,全球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20%之间。2008年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为软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行业应用软件等管理软件因其独特的优势受到青睐,软件服务化转型趋势更加明显,面向行业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深化业务管理的必要工具。软件提供商争相向软件服务化模式转型,有实力的软件企业拥有“传统产品模式”和“软件服务化模式”两种模式,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化模式的服务,同时可为需要功能升级的客户或从一开始就偏好产品型的客户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
根据Gartner的数据,过去十年全球软件行业的增速已趋于平缓,2017年全球IT业支出3.5万亿美金,增长3.3%。预计2018年全球IT业支出3.7万亿美金,同比增长4.5%。
3.2 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及现状
软件产业作为国内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全年增长情况看,走势基本平稳。
数据来源:工信部
根据工信部2016年编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要任务。预计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软件出口超过68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达20个以上。可见我国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未来我国软件行业整体上仍处于较高速成长期。
四、银行业IT解决方案行业概述
4.1 国内银行业概述
根据银监会2017年报,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532家,从业人员417万人,其中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商业银行、965家农村信用社、33家农村合作银行、17家民营银行及39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
2017年,银行业总体呈现稳健运行态势,资产负债保持稳定增长,盈利继续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保持稳定,拨备较为充足,整体风险可控。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2017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速较上年末下降7.1个百分点。以下为2007-2017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示意图:
在我国银行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金融机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中资银行走出国门的状况近年来得到的积极发展。截至2016年底,共有22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6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353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229家;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314家)、1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1家)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37家外资法人银行、86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93万亿,负债总额2.56万亿。一方面,鼓励中资银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走出去",科学实施海外布局能够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增强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对增强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自2012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持续深化。过去,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其收入仍然严重依赖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融资成本的增加和贷款利息的下降,加剧中国银行业的价格竞争,减少银行的利润,但预期也将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更多市场创新产品及服务,并采取基于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要求银行管理更精细化,倒逼银行加速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转型。
(3)金融创新不断加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并渗透进金融行业各个领域,以互联网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及其盈利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渐被市场和客户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主动利用互联网求变创新,银行业围绕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国内银行业信息化投资概况
银行IT投资与我国银行业的动态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对自身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得到丰富,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市场服务需求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银行业务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的趋势不断强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资以保持服务效率,银行业IT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ID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为1,01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
2017年,从中国银行业IT投资在各类IT产品的分布来看,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52.1%,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占银行业IT投资总量的9.0%和38.9%。
IT服务包括支持服务和专业服务,支持服务主要是运营维护,运营维护主要是指软硬件产品免费期外的维修、维护服务;专业服务包括集成服务、IT咨询、IT外包、IT培训。
目前,我国银行机构已普遍设立IT部门,除大型商业银行等部分银行机构外,我国多数银行机构设立的IT部门通常较少完全独立开展软件产品应用开发业务,大多会与专业的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合作开发,提高管理及开发效率,在二者合作过程中,银行IT部门通常负责项目监督、进程跟踪及业务开展情况的检查,I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业务团队通常按照银行的各项要求或合同约定的开发目标负责实施项目各环节的具体开发工作及技术服务工作。
4.3 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投资概况
银行IT解决方案是指由专业的软件企业运用成熟的IT技术,依照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要求,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改进业务流程、实现IT技术对于银行决策、管理、业务等方面的支持。
银行IT解决方案代表了金融业信息化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在国内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细分市场,聚集了一批在国内金融业信息化领域具有相对技术优势和丰富行业经验的IT厂商。
2017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整体规模为339.6亿元,比2016年增22.5%,预测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3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60%。
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按解决方案类别构成情况如下:
中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细分领域的需求情况如下:
注:以上银行合计数不包括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等,故与银监会统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4,532家不一致。
4.4 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分类介绍
根据IDC报告,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分为业务、渠道、管理和其他四大类,详细分类情况如下图所示:
4.4.1 渠道类解决方案
银行业渠道类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网上银行解决方案、移动银行解决方案、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解决方案、直销银行解决方案等。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渠道类解决方案子市场概况。
(1)网上银行解决方案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劵、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与传统银行和传统电子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在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方面具有全球化、无分支机构、虚拟化、智能化、创新化、运营成本低、亲和性强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上银行在我国快速稳定发展。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该办法规定:银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应在开办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办。2007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2007]第4号公告,废止《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告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规模持续上涨。
随着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的持续高速扩大,各银行机构对网上银行解决方案需求也持续快速增长。
(2)移动银行解决方案
移动银行是指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作为银行业务平台中的客户端来完成某些银行业务。移动银行是典型的移动商务应用,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移动通讯公司及银行的竞争实力。移动银行以其独特的便利性和庞大的用户基数逐渐在各种电子银行业务当中崭露头角并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相比,移动银行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移动银行在电子银行当中具有便捷度高和用户基数大的特点,近年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展望未来,随着移动银行交易规模的持续高速扩大,将会促进移动银行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
(3)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解决方案
呼叫中心又称电话银行,是客户服务中心、客户关怀中心、电话服务中心、客户支持中心、服务热线等的统称。作为最早开始投入应用的电子银行之一,我国的电话银行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期。目前电话银行系统的各项功能主要包括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呼出营销等几个主要模块,系统在功能上已经接近完备水平。
电话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服务渠道之一,未来将在丰富服务内涵、变革服务方式、升级服务模式上持续提升,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趋势:一、全渠道融合驱动服务更加综合化,二、智能化发展驱动服务更加智慧化,三、多元化经营驱动服务更具价值化。
(4)直销银行解决方案
直销银行(即互联网银行或者虚拟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直销银行不设实体营业网点和物理柜台,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客户则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小等显著特点,能够为客户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优惠的利率和费用更低廉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作为不设立实体业务网点的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不受网点限制的银行产品和金融服务,成为“7*24小时的银行”。
4.4.2 业务类解决方案
业务类解决方案主要指核心业务系统等银行日常运营的基础系统解决方案。银行一切关于存款和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须通过核心业务系统完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目前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已经形成囊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基本功能为主的业务框架。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服务质量愈加重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逐渐从传统的以交易驱动的会计核算系统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按产品进行管理的交易处理系统。
未来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小银行。我国的大多数一、二类银行是引进和运用核心业务系统的先驱,其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已较为完备。由于更换系统的成本较高,此类银行目前在核心业务系统上的建设策略主要是围绕现有的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或调整。中小银行,特别是目前处于系统整合、升级集中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由于系统建设较晚,业务转变难度小,而其业务扩张也对其核心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银行的业务需求将会成为核心业务系统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4.4.3 管理类解决方案
管理类解决方案通常包括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与银行后台紧密相关的解决方案。
(1)商业智能/决策支持解决方案
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正逐渐与银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银行借助该系统能对现有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挖掘和分析,定量检测并预算业务的成长,精确分析业务和营销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盈利能力。随着利率自由化的加快推进,利率制定须反应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有效运用,同时也意味着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会是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类解决方案投资的重点。
(2)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我国银行业的运营模式正在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全方位的客户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客户行为对其进行类别划分,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影响客户行为并最终达到提高盈利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将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建设,在进一步丰富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关注细分市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而挖掘客户价值。
五、行业商业模式
5.1 软件行业销售模式
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主要是以银行的业务部门为需求的发起方,向银行的科技部门提出需求。科技部门在获得行领导批准后,组织包括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等部门在内的下属部门集体讨论,并在集体讨论通过后进入可研立项阶段。可研立项阶段主要包括初步需求分析、厂商调度、同业调研、需求调研,可研报告编制等环节,立项工作须按照行内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开展。立项通过后则进入商务采购标阶段,银行按照标准的招标采购流程选择厂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完成合同签订及支付首付款工作。根据软件行业的特点,本行业主要存在两种解决方案销售模式:
(1)商品软件模式
产品化软件销售模式是指行业应用软件供应商依托自主研发的具有良好可复制性、高度成熟的通用化软件产品,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或通过渠道供应商进行规模化销售的运营模式。该种模式下,厂商根据产品组件和提供用户授权许可的数量对产品进行定价。由于产品化软件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不需要定制化开发即可交付使用,采用产品化软件销售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面向中小型组织客户群实现大规模营销,快速扩张下游市场,并通过渠道网络实现跨区域经营。
(2)定制化开发模式
定制化项目开发模式是指行业应用软件供应商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开发行业应用软件,最终交付的软件只供特定客户使用,是以单个项目而非成熟产品为导向的运营模式。采用定制化项目开发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采用完全定制化开发,单个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周期较长,费用较高,有时需要采购一些商品化软件,在其基础上二次开发以满足客户需求。运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更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从事定制化项目开发的公司往往具备为客户提供运行大型应用软件所必需的硬件支撑环境建设即系统集成业务的能力。。
5.2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开发模式
银行IT解决方案属于定制化开发模式,通常使用瀑布式架构模型。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一直到产品验收交付,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或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要“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软件开发的过程是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形成了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纯粹的银行IT解决方案通常包含: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方案提供商将形成的咨询方案提交银行进行方案评审。如果是咨询加落地实施的项目,流程中则会增加后面的编码、测试、上线、运维。以下分别对具体流程步骤进行说明:
(1)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在此基础上用相关工具软件列出待开发系统的大功能模块,以及每个大功能模块中嵌套的小功能模块。系统分析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相关工具做出一份功能需求文档。文档内容包含系统整体大功能模块、对应的小功能模块,以及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并向用户确认该《需求文档》的内容。
(2)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主要指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3)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指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详细设计须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且足够详细。
(4)编码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详细设计报告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5)测试
测试编写好的模块或软件,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逐个确认各项功能。软件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
(6)交付上线
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的约定内容。用户根据这些合同约定的资料进行验收并上线。
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对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具有强烈的带动作用。当前银行业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互联网等业务创新稳步推进、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信息安全化需求逐步提升等特点,因而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
(1)互联网银行系统建设成为新兴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发展热潮,喜欢自助操作的人群在银行客户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网络进行互联互通,银行业务也由此衍生出了新的盈利模式,即互联网银行,又名直销银行。
互联网银行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电子票证、电子信用、账户管理、货币互换、P2P金融、投资理财、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其本质在于银行不依赖于物理网点而能够随时随地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签约和信贷等。
未来,传统银行业务将受到互联网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强烈冲击,市场中现有银行将谋求向互联网银行市场进军,系统建设需求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近期批准设立的民营银行作为市场新入者,凭借新设物理银行网点已难以与现有银行机构抗衡,只能通过尽快建立非物理网点的互联网银行系统来抢占市场。上述银行业发展情况对互联网银行系统建设带来了巨大市场需求,互联网银行系统建设将成为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竞争的新兴市场。
(2)电子银行系统建设成为渠道重点
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渠道类解决方案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各类电子银行将成为其中的主力。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物理网点受制于成本等因素难以迅速扩展,电子银行将作为支撑传统银行转型的重要渠道。而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客户的交易习惯产生巨大影响,客户对电子支付服务的需求激增,也为未来电子银行的发展赢来了黄金时期。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的进一步加剧,也激发了银行不断向电子渠道转型的内生动力。未来电子银行的定位将从简单的交易替代、产品交付等交易渠道向营销新媒体和销售新渠道转型,服务定位从产品功能的提供向客户体验的全面提升转型,从银行辅助渠道向新的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未来的电子银行渠道系统并不仅仅局限于把现有的网点业务电子化,还应当具备客户数据收集和金融产品推送等功能,从便捷化、个性化和实用化方面提升客户体验,确保银行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凭借用户基数保持竞争力。
(3)数据服务成为创新关键
大数据概念伴随着互联网时代而来,为互联网经济下各行业提升业绩和创新业务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银行业在运作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揭示客户的消费规律,也暗含客户的潜在需求。未来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辅助定位,而需要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成为银行寻找新的业务来源的主动手段。目前行业数据服务的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未来银行业利差收入的压缩有助于加快推进本行业数据服务的发展。
(4)云平台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领域
截至目前,共有6家银行系的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以提供云服务为主,纷纷打造云平台。例如,平安科技的金融壹账通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包括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和智能投资云。兴业数金的云服务体系包括银行云、普惠云、非银云、数金云,并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还可以进行领域细分。招银云创推出金融基础云、云灾备解决方案、中小银行互联网业务上云服务、互联网出口安全混合云解决方案等。民生科技目前业务也包括金融云、行业云、异业云、协同云等。2018年5月,光大科技则与腾讯云分别代表光大集团与腾讯集团签约,共同成立“光大—腾讯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2018年6月,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分布式架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解决方案。
(5)个性化咨询服务需求增长
咨询业务成为银行业IT解决方案供应商新的增长点,未来需求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长。由于不同银行之间规模和业务上存在差异,IT建设基础不尽相同,对系统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很难用一种通用的软件为行业内所有的银行提供完善的服务,个性化咨询需求由此产生。通过个性化咨询,银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切实分析客户的系统需求,并结合客户的业务情况对系统进行设计,确保最后投入实施的系统既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又能与客户的业务高度契合。由于个性化定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选择咨询服务。而对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咨询服务也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银行业将进入快速变革的时期,为个性化咨询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机会。
(6)风险管理功能将不断强化
银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涉及信贷、汇兑等领域,对社会的资金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须重视其体系内的风险控制。随着信息化技术向银行业逐渐渗透,银行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银行的许多业务都须通过IT系统开展,因此,信息安全成为整个银行体系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大背景的未来变更促使银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加关注信息安全。无论从整个行业环境还是从系统自身考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作为整个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实现手段,银行业IT系统未来也将从两个方面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功能:一是把风险控制系统化,提升整个控制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监督银行业务运行当中存在的风险;二是关注系统本身的信息安全问题,防止系统的安全漏洞为银行带来额外的信息风险。
(7)国内优势企业发展将明显加快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信息安全形态正发生着变化,信息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国家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被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我国银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要行业,其电子信息化安全建设也显得紧迫。2014年9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是我国进一步重视信息安全的体现,也要求银行业对信息安全与信息主权问题更加重视,打破我国银行业少数IT领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现状,加强对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技术方面等原因,我国在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虽不能实现完全的进口替代,但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显现,加之我国从政策层面对这一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优势企业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七、产业链
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上游行业为硬件、软件成品、以及外包服务,下游行业为银行业。
7.1 上游
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上游行业为硬件、软件成品、以及外包服务,其中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服务器主要的供应商为IBM、浪潮、联想、曙光、惠普等;存储设备主要供应商为浪潮、华为、EMC等;网络设备主要供应商为H3C、华为、锐捷等;安全设备主要供应商为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整体来讲过去几年硬件价格稳中有降,主要原因为国内厂商打破国外垄断,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软件成品主要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软件成品的主要提供商为IBM、Microsoft、Oracle、东方通、金碟、人大金仓等企业。数据库系统多用Oracle。操作系统一般会使用Linux、windows。这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产品供应充足,采购价格波动不大。
外包服务采购主要由于项目总包企业的人员不足及项目周期原因,将部分非核心技术环节委托第三方实施,如页面设计服务、软件检测、网银系统安全评估等。外包服务提供商主要为行业内其他软件公司,这类公司众多,集中度不高。
总体来说,上游产业发展成熟,供应充足,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产品质量和价格稳定,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产品寡头垄断的情况,整体上游行业议价权较弱。
7.2 下游
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下游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银行的信息化需求增长可以为银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银行数量较多,每家银行无论规模大小均需持续进行IT的建设,投资比例差异较大。下图为2017年各类银行的IT投资比例:
来源于银行业客户的收入占本行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银行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及客户自身的经营决策、投资规模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业务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行业对银行业客户有较大的依赖性。
同时,在系统承压持续加大、监管要求不断提高、金融创新需求增加的背景下,IT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银行机构设立的IT部门不具备完全独立开发软件业务的能力,因此会与专业的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合作开发,提高管理及开发效率。银行业对本行业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总之,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的收入来源对下游银行业有非常大的依赖,且银行有一定数量的IT服务提供商的可选名单,同时这部分的信息化建设对银行是必不可少的,且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手段,因此银行对本行业也存在一定依赖性。综合来看银行的议价权较强。
八、行业竞争分析
8.1 竞争要素及行业壁垒
(1)团队和技术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属于技术和业务密集型,因此人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融合了银行业和软件两个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随着软件业的发展,一支专业知识匹配、管理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管理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在金融尤其是银行业软件开发的从业经验将直接影响项目完成的质量。
(2)项目经验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的客户多为银行机构,客户对软件开发公司的项目经验审核会比较严格,对信息系统的专业性、稳定性、精密性要求较高。机构客户在进行供应商挑选时,更加青睐规模大、产品功能先进、产品种类齐全、产品稳定性强及人员配备有保障的公司,而以上条件的具备均需要足够长的实践周期和项目数量来保证。行业客户会重点关注软件服务提供商的公司年限、历史案例情况、知名客户服务经验、规模大小,综合比较公司的项目经验情况。
(3)品牌
银行客户在选择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时十分谨慎,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过成功合作经验或者在行业中拥有较多成功案例、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进行合作。在信息化招标时,大多对投标企业设立资格门槛,要求投标单位具备类似项目的成功实施案例。
(4)行业资质
银行信息化项目服务需要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来选择最具技术实力和应用经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在一些大项目上,入围标准更加严格,对供应商的项目实施经验和专业资历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规范性加强,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IT供应商选择上有着明确的资质要求,这也从不同层面树立起了本行业的参照指标和市场准入壁垒;同时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工信部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该资质分为五级,从特一级到四级资质,由高向低。根据以往经验,银行更偏向持有更高资质的软件服务供应商,持有三级或者四级资质的服务商只能参与一些金额相对较小的项目,或者借更高级别资质的公司参与竞标。
(5)客户资源
客户资源在行业竞争中极其重要,该行业在开发、迭代升级、运营维护等方面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在新系统的建立和已有系统的改造上,客户往往会选择自身比较了解,与自己有着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以节省对供应商考察成本并且降低项目实施风险。丰富的客户资源可提供更多的潜在客户。本行业竞争激烈,强大的客户资源对顺利获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2 竞争格局
8.2.1 市场总体竞争格局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机会吸引众多软件企业投入到本行业。目前本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内企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CR1仅为5.4%,CR5为22.1%,而众多小型的供应商汇总的市场占有率却高达59.6%。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CR1、CR5分别提升至6.3%和24.97%,市场内小型服务提供商加总市场占有率降低至46.09%,市场集中度实现一定提升。由于本行业高度细分,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有所侧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另外,服务专业化也成为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未来有望通过专业的定制化服务迅速提升其市场份额,届时行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8.2.2 渠道类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近年来商业银行对渠道端逐渐重视,传统银行逐渐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渠道模式转型。根据IDC的统计,2017年渠道类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厂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8.2.3 业务类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分析
业务类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和信贷系统等传统的业务领域,也含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间业务系统市场。根据IDC的统计,2017年业务类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厂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在银行核心业务市场中,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偏向于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建设开发,而在中小型城商行、农商行等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技术与人员优势,套装软件更为适合他们的发展现状。
预计未来3到5年中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市场规模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未来改造类的核心系统需求将呈现上升态势,改造类核心系统需求高于新核心系统建设需求。随着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核心业务系统对海量处理能力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从而更好地支持对客户端精准地营销。
8.2.4 管理类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分析
管理类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与银行后台紧密相关的解决方案。2017年管理类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厂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看,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目前仍处于持续成长阶段。相较于国外企业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国家层面对银行业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国内企业本土化优势将越发明显,尤其在行业细分产品,如互联网银行系统产品、电子银行系统产品等方面,国内企业已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8.3 行业龙头分析
根据IDC的历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报告,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起连续7年在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保持在网络银行、信贷管理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故下文以“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信科技”)着重展开分析:
8.3.1 公司基本介绍
宇信科技前身为“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市,员工总人数超过6,000名,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银行I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从事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咨询、软件产品、软件开发和实施、运营维护、系统集成等信息化服务。截止2017年末,宇信科技资产总计26.3亿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净利润1.89亿元。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将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凭借其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及良好的服务意识,在金融领域内积累了大量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客户。目前,公司已经为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银行、十余家外资银行以及100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了相关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品牌声誉。
宇信科技2007年在美国上市,之后出于估值方面的考虑,于2012年退市并在2015年拆除了红筹架构,最终于2016年11月向中国证监会报送A股首发上市招股说明书。2018年11月7日,宇信科技正式登陆A股,证券代码300674。
8.3.2 公司早期发展史
在2006年10月宇信易诚(宇信科技之前身)设立之前,与发行人关联的境内的运营主体为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其中,宇信鸿泰的主要业务是集成业务和以核心、信贷系统为主的软件开发和运维服务,易诚世纪的主要业务是以网上银行为主的软件开发和运维服务,双方均主要面向银行客户,彼此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宇信易诚设立之后,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成为宇信易诚的全资子公司,并对其业务、资产、人员、技术等进行了整合,基本情况如下:
(1)业务整合
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将原有业务均整合进新成立的宇信易诚,除客户要求不变更服务主体的原有合同以外,业务合同、客户均整合进宇信易诚,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原从事的主要业务由宇信易诚直接负责经营。
(2)资产整合
宇信鸿泰与易诚世纪的100%股权被宇信易诚收购,成为宇信易诚下属全资子公司,因此各自资产随股权一并被宇信易诚收购、整合。
(3)人员整合
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团队人员按双方人员的职能区分,进行了统一整合,易诚世纪约70%-80%的人员为从事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人员,与宇信鸿泰相关业务的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了网银事业部,双方的其他研发、运营、销售和行政等人员都各自整合,成立了产品中心、运营管理部、销售部和行政部等部门。2006 年底双方团队已经整合完成,实现了共同办公。
(4)技术整合
宇信鸿泰方面的核心技术主要为信贷管理系统、数据转换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易诚世纪方面的核心技术主要为Liana系统,上述技术也均整合进宇信易诚,双方团队后续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宇信易诚信贷管理系统、呼叫中心应用系统、EMP、Liana5 等新的核心产品技术。
目前,宇信鸿泰已无实际经营业务,易诚世纪已注销。
8.3.3 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宇信科技于2015年至2018年6月主营业务收入按业务类别构成情况如下:
(1)软件开发及服务
根据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17》,银行业IT解决方案包括渠道类、业务类和管理类相关解决方案。公司软件开发及服务领域已覆盖渠道、业务和管理类主要产品,并在相关产品上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排名。具体分类及排名如下图所示:
(2)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
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是指应客户需求,提供IT 基础设施咨询及规划,数据中心集成设计,第三方软硬件产品选型、详细配置、供货和安装调试、IT 系统改造升级,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服务。其中基础软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机房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中间件、数据库软件等基础软件。
公司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从主机设备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设计、系统咨询、用户培训等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与国际著名厂商IBM、HP、Sun、Oracle、CISCO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其他主营业务
公司其他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为银行收单业务提供营销及运维服务、为身份认证中心提供推广服务等。
8.3.4 宇信科技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2017年财务数据
资料来源:Wind、九鼎整理
对于ROE和ROA两个财务指标,宇信科技整体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优于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高于行业的杠杆系数。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略低于行业水平,主要原因为系统集成销售及代理服务的收入占比较高,接近20%,金额为3.15亿元,而该部分的毛利率仅为15.73%。销售净利率略优于行业水平,主要系公司的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控制上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