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世界未来

2017-06-06

演讲人:蔡雷九鼎投资创始合伙人,现任昆吾九鼎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节选自蔡雷2017525日在第三届九鼎投资·未来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大家上午好,感谢主持人,感谢尤瓦尔。九鼎投资的年度论坛,在每年初夏时邀请大家相聚。这次我们的朋友从全国各地过来,人比较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多海涵。

这么多新老朋友过来参加聚会,不是因为九鼎,而是因为我们汇聚了地球上最智慧的大脑,可以带来刚才尤瓦尔这样前瞻性、颠覆性的思想。

结合论坛的主题,今天跟大家谈一谈我理解的中国和世界,历史和未来。

我们先讲历史,从中国开始讲起。我按照三个不同的时间跨度来理解中国历史,100年,1000年和3000年。

”——100年来的中国史

最近的百年中国史该如何理解?100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众经历着从社会制度到科学技术的反复冲击,也就是革命。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所经历的最重要的关键词。

最重要的革命发生在制度层面。一个世纪来,国人做出过几次方向完全不同的选择。1949年前选择过,1949年选定了一次,1978年以后我们又做了改革,现在也在继续调整。

这些选择,其实就是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也就是的方向问题。按照政治学上的理解,所谓,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平等;所谓,就是追求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更高。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100年来的实际结果看,在中国搞自由放任的行不通,1949年历史选择了往。但经过了1949年以后三十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过分追求公平的极左,也不行。所以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向右挪了一些,形成了现在的制度体系,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仍然有优化调整的空间。

我今天谈这个,是因为我们离不开现实,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中国政经格局的理解。的问题及其解决,其实已经深入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个很小的例子,马上要过端午节了,国家假期,很多人会选择开车出行,郊游一圈。虽然端午节高速公路不免费,但是很多其他节假日,国家都要求所有高速公路不得收费。免费结果我们可以预测,高速公路上堵得一塌糊涂,最终很多人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堵了一天后回家,乘兴而往,败兴而归。

怎么解决节假日老百姓出行的问题?坚持市场机制、效率第一的右派会说,方式很简单——收费,而且要根据拥堵情况进行浮动收费,通过价格信号来调节使用高速公路服务的供需。但坚持公平原则、平等第一的左派则会说,景区、道路等资源都是社会公共产品,应该让所有民众共享,为什么只能让更有钱的人独享?国家现在有财力,那么公共产品就应该无偿和免费。我们现实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上述两个方案的折中,平时靠市场,临时靠指令。

我有一个总体的判断,中国这艘巨轮,历史上经历过太多,也负载着太多。面对未来的航程,太左或者太右都不行。我们最适合的航线还是中间这条最安全的航线。在局部航程中可以略左一点或略右一点,但左舵之后就得尽快右舵,右转之后还得左转,回到主航道之上。只有这样,才可以扬帆远航,到达成功彼岸。

”——1000年来的中国史

我们从100年再看到1000年。过去的1000年,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门户的问题。门怎么打开,向哪个方向开,是1000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问题。

门跟家庭和房子有关。公元1000年左右,大体在北宋时期,华夏民族基本停止了主动对外的国土扩张和民族融合,相当于华夏民族基本上修好了围墙,家园就这么大了,家安定下来了。这个时候,门开不开,什么时候开,朝哪个方向开,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接受哪个方向来的资源,可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千年之前,中国人修好了陆地上的围墙,关上了大门。但在七八百年之前,被迫从北方陆地上把门打开,当时欧亚大陆上的最强权的蒙古民族强行闯入。

千年之内,中国也有机会主动开门。十五世纪以后,世界最重要的文明潮流不再发生于欧亚大陆,航海技术引导人类走向新大陆,走向全球化。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曾经开过门,但最终还是关上了。

后来,我们的大门被来自欧亚大陆西边的民族和东边的海上邻居从海上、陆上强行打开,甚至差点把中华民族都搞没了。

当然历史上的关门,也不完全是现代人看来的错误选择。无论是明朝时候决定关上海上之门,还是更早时间中国人在北方修建长城,在当时的环境下,都是成本收益比较好的安排。中国一两千年来,最重要的都是内部的事情,去漠北争锋,去海外探奇,都耗资巨大而收益极低。不断的低回报尝试后,中国人选择关门放弃。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门外远处,大陆的另一端和大洋的另一侧,已经孕育着更加强大的文明和力量。他们过来敲门之时,我们已经反应不及。

中国人对主动关门但被人破门的感受太深了,最近一百年来,几乎是没有任何拒绝地敞开大门,主动接受外界的思想。1978年以来,更是从制度、体制上彻底融入全球,参与全球分工,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的风潮,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动向都反映了这个势头。但是中国人的选择还是坚定把门打开,我们选择了在一两千年前就帮助中国及其邻邦实现繁荣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这一千年的,也就是开放和封闭的问题,对我们影响太大了,中国的成败皆系于此。

”——3000年来的中国史

第三个时间跨度更长一点,我定为3000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我们的文明史比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要短不少。中国有详实历史记录的文明长度差不多是3000年。3000年来,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主题是天下,是的问题,也就是统一和分治的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历史基本都是线性的,一段文明的历史有始有终,过了就结束了。古罗马当时那么强,但是后来没了,后世的人是在古罗马的地盘上,但是历史的性质完全改变了,中东、埃及、印度,都是如此。

但中国的历史特征则是不断重演。中国可谓世界上唯一的循环型历史的国家。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然也经历过若干次的统和分,但处于统一状态的时间,远远超过处于非统一状态的时间,而且都是在一个历史主线上因袭而来。

中国人从3000年前就开始考虑统一,2000多年前由秦始皇第一次实现了文明核心区域的统一。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心目中的中国问题,就是世界问题。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世界就是天下。世界是已经融入中华文明泽被的,加上等待中华文明去引领的。事实上,3000年来,不断融合,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版图也不断扩大,但也都在最初的中原核心地带可以企及的区域之内。中国可以短时间分治或分裂,但绝不可能长期如此。天下只有一个,怎么可能四分五裂?

所以说,的观念,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所有中国领导人的国际观、天下观都源之于这个历史传统。

中国几千年来都知道全球化了,只不过当时的全球化覆盖的地域,还主要在欧亚大陆的东边和东南部的海上。最近几十年,世界因为全球化带来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几千年来的东方智慧,应该可以提供很多帮助。

简单总结了中国的历史,从100年到1000年到3000年,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再说世界。我理解的世界,是人类世界。正如前面所讲,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不断变化的。中国两三千年前认为世界就是中原一带,后来认为欧亚大陆就是世界,现在认为世界就是地球。未来的人类世界,将肯定远非地球所限。

如何理解世界的未来?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得有一个更大的时间与空间的视角。假定有某个比我们更高级的智慧生命,身处宇宙深处,以万年为跨度来观察我们人类及人类社会。那么,它会发现什么规律?会做出那些趋势的判断?这些判断,应该就是所谓的世界未来。

世界未来之一:超越地球的全球化

假设中的高级智慧生命,从外太空观察到几万年来的人类及其社会,第一个重大的行为模式及其趋势,是全球化。

我们现在的人类,学术上也叫智人。智人几万年前出现于非洲,然后,逐步分散到整个地球,而且实现的进程越来越快,运行的轨迹越来越复杂,在地球不同地方之间相互联系的频率也越来越密切。这就是人类的全球化。

人类全球化的第一波,发生于此前的几万年到几千年之间。智人实现了认知的革命,可以协同合作,能够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就单一个体看,智人的生命力可能不如同样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哺乳动物,如狮子、斑马、野牛,但从群体看则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智人很短时间内就攀登至食物链的顶端,不受任何其他生物的限制,这样,智人就远远甩开其他动物,赢得了生存竞争,可以主动去开拓新的天地。

智人在饥饿感和好奇心的驱动之下,用数万年时间,以移民和繁衍最终实现了第一次全球扩张。当然,由于时间跨度长达万年,以至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人类完全隔绝开来,宛如处于不同的星球。

人类全球化的第二波,其经典标志就是丝绸之路,出现于过去几千年的欧亚大陆。直到十九世纪,人类的主要文明和创造都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之上,少量涉及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因此,这一波的全球化就以这片大陆为舞台来展开,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偶尔从南到北,这就是丝绸之路。还有一部分是泉州、厦门这边往东南亚一带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一带一路,就是当时的全球化,实现了欧亚大陆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融合。

现在这一波的全球化就更加名符其实了,最近几百年至今的全球化。航海技术发展导致了新大陆的发现,全体地球人类联系起来。工业革命的各种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效率,最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市场机制,更让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村落,世界变成平的。

未来的全球化,将远不限于地球上。以后人不只是生活在地球上,全球化这个词肯定会过时。人类几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所形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征服感,将驱动着一颗颗不满足的心向着宇宙进军。阿波罗登月,好奇号探测火星……这些场景,将越来越频繁。

世界的未来,第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将继续全球化,加速全球化。这个趋势,几万年来一经形成,就无法阻挡,不可逆转。

世界未来之二:颠覆未来的技术革命

假设中的高级智慧生命,可以观察到人类第二个重大行为及其趋势,就是地球上的这群生物,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掌握的技术原来越复杂。最初还只是在草原上随意扔出一块小石头,现在已经可以向太空中扔出一块大石头;最初还只是举起一个随时可能被风吹灭的火把,现在已经可以随时引发毁天灭地的大爆炸

不断进步的科学知识,并将其技术化来改造世界,是人类几万年来第二个最重大的趋势。技术层面的革命,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底层力量。前面所述的每一次全球化及其具体行动,也就是在技术革命的基础才得以实现。

按照比较统一的看法,人类历史上经历几次大的技术革命——从认知开始,然后是农业革命或绿色革命,接下来是工业革命,现在的信息革命,正在迎来智能革命。背后就是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不断进步。

在我看来,所有科学知识及其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跟能量和物质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这方面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决定宇宙万物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实际上过往所发生的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主要就是能源和物质方面的革命。

比如农业革命,就是改变了人通过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从原来的采摘渔猎等随机性、零星化获取生物能,变成了利用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规模化的转化太阳能为生物能。又如最初的工业革命也是这样。所谓蒸汽机,也就是将地球上大量存在的石化能源,变成可以与机械结合的热能。电气技术、核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都事关这方面。利用能源、转化能源的方式及其效率,直接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运行效率。

第二个也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与信息相关,它决定着我们能否理解、怎样去理解宇宙及其万物。通常认为,信息是指世间万物的数据化结果,信息技术就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而从更深层次讲,知识本身,就是信息。我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关于宇宙的一切,都是信息。

信息技术,一直伴随着人类。语言、文字,就是典型的信息工具;人的意识、情感,要通过信息传递出来;教育、学习,都是人类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知识的突破和技术的革命,都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但不幸的是,也都在越来越大的反噬人类本身。农业技术带来更多的食品,但人类反而被劳役和束缚。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四肢,但人类相互戕害的能力也变得更强。互联网让人类坐在家中可以感知世界,但人类个体却更加孤独。人类获取了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但环境却可能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智能技术协助人的大脑,但最终机器人类将一定程度对我们智人取而代之。

这就是知识和技术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关乎智能、关乎太空、关乎生命,也将更大程度颠覆人类,塑造未来。如果说这些技术都是人类为了应对未来而集体修炼的种种无上功法,但最终练成的是神功还是魔法,是修成正果还是走火入魔,还得看施展它的人本身。

世界未来之三:社会模式为未可知

假设中的对于人类世界的观察,第三个重要的发现,是地球上这群生物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群规模不断扩大物种,有些时候秩序井然,有时候却混乱不堪;有时候互相协助,有时候却相互残杀。未来会怎么样,几乎没法预测。

这就是关于人类社会本身的管控、治理模式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几万年来我们一直希望彻底解决,弄出了很多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没有万全之策。

一大类工具是所谓文化。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强制或者非强制的约束人的行为。比如,男女之间、长幼之间、公私之间应该怎样,等等。

第二大类工具是所谓组织。家庭,民族,国家,宗教,主义等,老祖宗设计出来实现人类大规模治理的手段,每一种手段背后都有着无数精彩或凄惨的故事。

另外还有制约社会运行的底层模式。市场,计划,民主,专制等,都曾经先后登场,大行其道。

但我们都知道,上述所有我们每时每刻都摆脱不了的东西,都不能包治百病,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同时,本身都在不断变化。比如宗教,经典的教义一直在调整,否则本身就可能被历史淘汰了。比如民族,从原来强调血缘的生物学意义概念,逐步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比如模式,全世界所有国家,搞百分之百纯粹的计划或市场、民主或专制者,已经没有。

为什么呢?如果说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控制其条件和规模后再实施。社会治理层面的模式,我们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人类社会本身的制度设计,是没有实验室的,一旦实施就成为社会运行的一部分,没法扭转和取消。实验最终失败,也只能以生命和时间做代价。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社会运行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较之于自然科学是太初级太粗略了,但我们不管这些,还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大规模运作与实施,是否有效果,多少年后才知道,但代价已经付出。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的很多社会治理模式,能否解决每个具体个体的幸福和快乐,也不得而知。那么,这种模式本身的最终价值又何在呢?

未来人类,从个体到整体都面临来自技术革命的更大影响,与此同时,社会治理能力却尚未获得革命性的进展,从这一角度看,人类的未来,确实是为未可知。我们只能寄希望在摸石头的时候,不会被未知的巨浪所吞没。好在是已经摸了几万年,也有些不少经验和教训。

世界未来之四:未来的多重含义

在我看来,未来有若干重的含义。

第一个是物理意义的未来。未来,就是时间,是还没有到来的时间。已经过去的时间是历史,正在到来的时间是现在,没有到来的时间就是未来。如何认识时间?就是宇宙演化的方向,或者说熵增的方向。

第二个是个体意义的未来。针对我们具体的每一个人。每个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对一个具体的人谈未来,真正有意义的就是在他/她生命还存续的这段时间之内。生命一旦结束,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对于现在还活着的个体都毫无意义了。所谓个体的未来,就是有限生命中尚未体验到的感受。未来的体验与过往差别不大,人生就普通平凡一点;未来的体验与过往差别较大,人生就特殊曲折一点。追求哪种体验,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未来因人不同。很多人的选择还是希望活的精彩和有价值一些,否则未来每一天都与过往相同,也就不需要再去体验了。

第三个是群体意义的未来。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社会群体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群体有更大的可能会超越于个体,实现更长的延续。对群体而言,有可能通过突变、通过迭代来实现进化,并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实现生存和繁衍。可以说,对于群体,未来的意义就是进化。

最后,我重点说第四个,也就是是生命意义的未来。前面讲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话题,尤瓦尔还讲到了未来算法可能统治一切。生命就是一段能量的转换,并用算法界定出来。这样说来,似乎生命的结果已经注定,生命成为了宿命。

我不太同意这一观点。我们现在理解的一切,都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内,人类的未来如果就是按照现有的知识去发展,历史和未来可能也就该终结了。但尚待我们去探求的未知,应该远远多于已知。

我的理解,生命之所以叫生命,就是要去对抗宿命。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不确定的,是没法完全预测的,是充满各种可能的。在物理意义的时间结束前,个体可以主动追求不同的体验,群体可以通过进化来适应即将到来的不确定,这才是生命的本来意义。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就在每个个体和群体去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就在每个个体和群体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当中。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些思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