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农机 创业板的“成长性冠军”

2009-10-30

王新明,这位40多岁的成都企业家,正是从早期国美、苏宁的崛起案例中,敏锐发掘了用轻资产运作农业的新商业模式。就成长性而言,根据28家创业板公司披露的财务指标显示,吉峰农机2006年至2008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38.33%,成长性位居第一。就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而言,吉峰农机也达55.41%,远高于28家公司34.03%的均值。

农机这个行业,不是简单投钱就可以,要看服务力量的系统培育提升。我国农机市场年销售额为2000多亿元,吉峰年销售额不足10亿,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把市场的存量转变为公司的增量,把当地经销商吸纳进吉峰体系,共同分享吉峰成长的收益。"

A.揭秘创业之路

从农机推广站长到企业家

走进成都郫县现代工业港,吉峰农机总部黄色的外墙很是显眼。几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从这里已经开出了一批批的农业机械,通过大量的连锁店面走向全国各地的农村,近两年平均销售农机46万台套,服务对象稳定在41万户左右。

"公司成立了10年,经营相当艰苦!"吉峰农机董事长王新明如此感叹。

公开信息显示,1985年,王新明就职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曾担任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1994年12月8日,王参与组建吉峰农机的前身——四川省吉峰农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峰农业)。当时30万元注册资本中,王出资3.5万元,持股11.67%;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为最大股东,出资额20万元,持股66.66%。

吉峰农机经历了多次股权变动。1997年12月1日,王新明将所持股权悉数转让,淡出股东行列。尽管王新明不再持有股权,却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接管吉峰农业,并开始将旗下业务定位于农机流通行业,初步探索农机连锁经营业务。

直至2003年,王新明携妻王红艳再度成为股东。资料显示,2003年,王新明、王红艳等28名自然人,以现金方式对吉峰农业增资164.49万元。其中王红艳、王新明出资额最多。通过转让及增资,二人分别成为第三和第四大股东。在2003年之后的六年时间内,在王新明领导下,公司迅猛成长,王新明成为实际控制人也是众望所归。2007年,吉康农机将持有的吉峰农业全部出资额转让给王新明,王新明和王红艳合计持股52.77%。2008年初,吉峰农业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吉峰农机。

苏宁国美上市给了启示

王新明一度陷入思考,如何用新的模式将农机行业做大?中国农机流通领域现状确是"小、散、乱、弱、缺"。尽管全国农机市场有2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但行业龙头缺乏。

几年前,国美和苏宁的上市让王新明眼前一亮。他查阅了国美和苏宁所有的上市资料,并到一些高校去学习连锁经营,考虑将这种模式开创性地嫁接到农机流通行业中。

负责资本运作的吉峰农机董事兼副总郑舸说,吉峰农机主要代理销售各类农机装备和相关农机产品,由于具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标准服务等特点,其农机连锁经营模式,能有效改善农机流通领域行业竞争无序、伪劣产品泛滥、销售服务水平低、售后保障程度差等一系列问题。

借助连锁经营模式,吉峰农机近三年高速增长。"2005年总资产5000多万,净资产800多万,2009年上半年总资产6.76亿元,净资产1个多亿。"郑舸称。

风投助破资金瓶颈

郑舸透露,对于像吉峰这样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的成长型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吉峰农机在二级城市开一家连锁店,就要投入100多万元,而要迅速形成规模,网点就要上量。 吉峰创业时,流动资金是从100多万起步。经过了多年的原始积累,到2005年才得到了第一笔贷款。郑舸回忆,那时最感叹的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阶段性变化从2008年开始。吉峰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第一,有意借助外部资金到省外大举扩张。国内私募投资机构昆吾九鼎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与吉峰接触,在该项目上花了几个月时间,团队成员们考察了吉峰的所有经营地区,并访问了行业内外人士。经过近半年的考察与沟通,最终修成合作正果。今年3月底项目决策会议上,九鼎通过了对吉峰的投资。

"以前1年开店10来家,2008年我们开了31家,在获得融资后,2009年我们计划开38家!"郑舸表示,风险投资者给了吉峰很大帮助,而上市后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和直营连锁店建设。

广泛散股批量产富翁

截至2009年6月30日,吉峰农机有59家直接和间接控股子公司及4家参股公司。这么多公司如何管理?王新明的重要心得是股权激励。现有80%以上子公司高管人员或关键业务员工均直接或间接持股,以共享利益的股权开放方式让核心中层管理人员长期分享公司发展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公司收购这部分门店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区域子公司股权,提高公司对子公司股权的持有比例,达到全资或绝对控股,以增强公司对子公司控制力,更有利于连锁化战略的推进,也有利于对门店经理级以上的核心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管理。

实际上,在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中,吉峰的自然人股东最多,多达80多位。郑舸透露,公司管理层和门店高管均有股权,每年都会向管理层和门店高管开放认股权。招股说明书也显示,2008年2月,公司向川渝地区门店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开放公司新增股份的认购权,每股认购价格仅为1元,由新老股东共享公司历史利润积累。

除王新明、王红艳夫妇,其他83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3013.7万股,平均持有36万股,该股发行价就高达17.75元,如果仅仅按照发行价计算,股东的平均身家在640万元以上。实际控制人王新明夫妇的身家也将超过3.5亿元。

B.对话郑舸

外界计算财富比我们还清楚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上市的?

郑舸:实际上早在2007年我们就确定做创业板的上市筹备工作。现在上了创业板,借助资本市场,有了资金以后,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精力考虑战略规划。

记者:在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中,吉峰的自然人股东最多,这将造就最广泛的财富效应,你们是怎么看待财富增长的?

郑舸:王董事长一直在稀释自己的股权,形成利益共同体,搭建共同奋斗的平台。只要增资扩股,都向各级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开放认购权,让人感觉有奔头。不过至于上市后有多少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我自己没有算过,其实外界计算财富比我们还清楚。我们的股份都有锁定期,所谓的财富现在还停留在纸面上,只有继续把行业的存量变成我们的增量,保持高的成长性,这些财富才能变成现实。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预计09年仍然将保持比较高的成长性。

记者:创业板公司的发行高市盈率是不是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

郑舸:我认为首批28家公司今后会两极分化,好的还会更好,我看好创业板的成长性,部分公司估值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记者:你们上市的经验给四川的创业企业有什么启示?

郑舸:如果给其他创业企业一些建议,就是要开放自己的经营环境,积极和各类投资者打交道。实际上,成都这几年在金融环境方面正在缩小和沿海城市的差距。

记者:连锁经营不是困难事情,如果其他人也借鉴你们的模式来做,你们怎么办?

郑舸:在行业内,吉峰农机已经占据行业第一的优势,农机这个行业,不是简单投钱就可以,要看服务力量的系统培育提升。我国农机市场年销售额为2000多亿元,吉峰年销售额不足10亿,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把市场的存量转变为公司的增量,把当地经销商吸纳进吉峰体系,共同分享吉峰成长的收益。

C.风投眼中的吉峰

在此次上市川企的背后PE中,九鼎投资堪称最大赢家,在四川吉峰农机中,九鼎投资持股比例则高达9.32%,为第二大法人股东,按照吉峰的发行价格17.75元计算其获利已经近亿元。九鼎投资执行总裁蔡蕾昨天接受了本报采访,谈及她眼中的吉峰。

华西都市报:九鼎对吉峰农机的投资决策是怎样做出的?什么特点最打动九鼎?

蔡蕾:吉峰的王新明董事长及其团队不一样。他们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外部市场。他们敢于也善于与外部的对手进行直接的竞争,而且竞争和合作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华西都市报:九鼎为吉峰带来了什么?

蔡蕾:九鼎作为一家专业投资机构,给吉峰提供的远不只是资金,在上市推动、中高层团队建设、新的业务市场开拓、ERP建设、银行融资等等很多具体领域,都提供了大量的增值服务。九鼎定位于一个"积极的财务投资者",我们非常看重以"主动投资"的理念对企业进行增值服务,成为企业价值的"共创者"而不是"分享者"。